基本信息
原文标题:Hijacking Attacks against Retrieval-Augmented Large Language Models
原文作者:Yucheng Zhang, Qinfeng Li, Tianyu Du, Xuhong Zhang, Xinkui Zhao, Zhengwen Feng, Jianwei Yin
作者单位:浙江大学
关键词:检索增强型生成(RAG)、大语言模型(LLM)、安全攻击、HIJACKRAG、恶意注入
原文链接:https://arxiv.org/pdf/2410.22832
开源代码:暂无
论文要点
论文简介: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攻击方法,称为 HIJACKRAG,即检索增强型生成(RAG)系统的劫持攻击。RAG 系统通过将外部知识库与大语言模型(LLM)结合,解决了传统模型在生成问题时的局限性,提升了模型的适应性和效率。然而,这种增强型方法也带来了安全隐患,攻击者能够通过注入恶意文本来操控 RAG 系统的检索机制,进而影响模型的回答。论文通过提出 HIJACKRAG 攻击,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其在不同设置下的攻击效果,揭示了 RAG 系统的潜在安全漏洞。
研究目的:随着大语言模型(LLMs)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中,它们面临着诸如知识更新困难、过时信息依赖和误生成问题等挑战。检索增强型生成(RAG) 技术通过引入外部知识库,解决了这些问题,使得模型能够适应不同领域任务的需求。然而,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。本文的目的是揭示并研究一种新型的安全攻击,即 HIJACKRAG 攻击,探讨其如何通过注入恶意文本操控 RAG 系统的检索机制,并且展示了该攻击的高效性、普适性和防御的不足。
研究贡献:
-
提出了 HIJACKRAG,一种新型的攻击方式,能通过注入恶意文本来操控 RAG 系统的检索机制,生成攻击者的预定答案。
-
实验结果表明,HIJACKRAG 相比现有的基线攻击方法,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强的迁移性,能够跨不同检索模型有效传播。
-
探讨了多种防御策略,发现现有防御方法难以有效抵御此类攻击,强调了加强防护的迫切需求。
引言
随着像 GPT-4 和 LLaMA 这样的 大语言模型(LLMs) 的快速发展,这些模型在自然语言生成和推理任务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。LLMs 可以生成流畅、自然的文本,解决从开放域问答到对话系统等各种任务。然而,尽管这些模型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,它们依然存在一些限制:如知识更新困难、对训练数据的依赖以及对过时信息的依赖,导致生成的内容可能出现错误。此外,由于隐私保护等问题,某些专业领域(如医疗、法律)所需的专门知识并未充分覆盖,使得这些模型无法完全满足高精度的实际需求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检索增强型生成(RAG) 系统应运而生。RAG 系统通过集成外部知识库(如通过信息检索),增强了大语言模型的知识量和适应性。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动态更新知识库,还能大幅提升任务处理能力。RAG 系统的优势在于,它能够不依赖于传统的模型微调方式,快速扩展和调整模型的能力,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。
然而,随着 RAG 技术的普及,新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。论文提出,RAG 系统的检索机制可能成为攻击者的目标,攻击者可以通过向知识库注入恶意文本,操控检索系统的输出,从而生成不符合实际需求的答案,这不仅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,还可能对系统的整体可靠性构成威胁。
研究背景
RAG 系统通过外部知识库补充了大语言模型的知识库,解决了传统生成模型在处理动态知识时的局限性。RAG 系统在 检索 和 生成 两个步骤中完成任务:在检索阶段,系统从大规模语料库中找到相关信息,通过计算查询与文本之间的相似度,选出最相关的文本;在生成阶段,系统结合检索到的文本内容,生成符合上下文的回答。
然而,RAG 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显。传统的 提示注入攻击(Prompt Injection Attack)通常针对语言模型本身进行攻击,但 RAG 系统通过结合外部检索机制,使得攻击者的攻击焦点转向了外部知识库。这种类型的攻击能够通过操控检索内容,影响模型生成的回答。因此,RAG 系统面临着来自于检索阶段的潜在威胁。
目前关于 RAG 系统的安全性研究较少,许多研究仅探讨了注入无关文本或误导性文本的攻击方式,尚未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安全风险。本文填补了这一空白,提出了 HIJACKRAG 攻击,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验证。
问题表达
HIJACKRAG 攻击本质上是通过操控 RAG 系统的检索阶段,影响其输出的生成答案。攻击者通过在知识库中注入精心设计的恶意文本,使得当系统处理特定问题时,检索到的内容并不是正确的答案,而是攻击者预设的错误答案。这样,系统的生成结果就会被劫持,导致对用户提供的答案不可信,破坏系统的完整性。
这种攻击方式的威胁在于,它不仅能影响单一模型,还能跨不同检索模型传播,攻击者通过精细化的文本注入操控知识库的内容,能够灵活地控制多个系统的输出。因此,HIJACKRAG 成为 RAG 系统安全性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隐患。
HIJACKRAG 设计
HIJACKRAG 攻击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向知识库注入恶意文本,攻击者能够操控 RAG 系统的检索过程,并使其返回特定的错误答案。攻击者首先设计一个目标问题,并根据目标问题准备一小段恶意文本。将这段文本注入到知识库后,当 RAG 系统在检索时遇到该问题时,系统便会检索到这些恶意文本,并生成攻击者预设的答案。
为了保证攻击的有效性,攻击者需要根据目标查询和预期答案来调整恶意文本,使其与查询之间具有较高的语义相似性。这种攻击策略可以根据攻击者对系统了解的程度分为 黑盒攻击 和 白盒攻击。白盒攻击方法可以根据模型的具体信息优化恶意文本的设计,从而提升攻击成功率。
研究实验
实验设置:论文选择了三个广泛使用的数据集:Natural Questions (NQ)、HotpotQA 和 MS-MARCO,每个数据集均选取了100个封闭型问题。这些问题的答案相对固定,有助于评估攻击的影响。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大语言模型(如 LLaMA2-13B、LLaMA3-8B、ChatGLM3-6B)以及检索模型(如 Contriever、Contriever-ms 和 ANCE)。对于每个检索模型,攻击者都精心设计了恶意文本,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。
实验结果:实验结果显示,HIJACKRAG 攻击在不同的模型和数据集上表现出色。在 白盒设置 下,通过增强语义相似度,攻击成功率有所提高,但恶意文本的自然性稍显降低,影响了生成阶段的效果。在 黑盒设置 下,攻击成功率稍微降低,但依然保持较高的攻击效果。此外,HIJACKRAG 还展现了良好的跨模型迁移性,攻击者设计的恶意文本能够在不同的检索模型之间有效传播,进一步证明了该攻击方法的普适性和强大的攻击能力。
防御机制
论文探讨了两种主要的防御策略:释义(Paraphrasing) 和 上下文扩展(Contextual Expansion)。通过对查询进行释义,攻击者希望通过改变查询的结构来干扰恶意文本的检索。然而,实验表明,尽管释义方法可以略微降低攻击成功率,但仍无法有效防御 HIJACKRAG 攻击。
在对比实验中,释义 能够减少攻击成功率,但恶意文本仍然能够被检索到并影响生成结果。此外,增加检索文本的数量(上下文扩展)并未显著改善防御效果,表明单纯增加检索内容的做法对 HIJACKRAG 攻击无效。
论文结论
本文提出的 HIJACKRAG 攻击展示了 RAG 系统在处理外部检索库时的脆弱性。通过精心设计恶意文本并将其注入到知识库中,攻击者能够有效地操控 RAG 系统生成错误答案,破坏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。实验结果表明,该攻击方法不仅具备较强的攻击成功率,还具有广泛的迁移性,能够跨不同的模型进行有效传播。
尽管现有的防御机制(如释义和上下文扩展)能够略微减缓攻击效果,但依然无法彻底防止该攻击,说明 RAG 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。因此,论文强调,亟需研发更强大的防御手段,以确保 RAG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